9月8日上午,镇江市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项目运营揭牌仪式在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举行。该中心处理对象主要是木头、海绵、编织物等大件家具类垃圾,包括床、沙发、桌椅、衣柜等,日处理规模30吨。大件垃圾拆解中心的正式投产运营,有效填补镇江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硬件短板,有力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准,对于更好从源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几年来,镇江市城市管理局积极探索适合镇江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的方式方法,基本完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体系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社会文明、促进资源节约、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 从“分不分”到“怎样分”的时代之问
走进镇江新区综合垃圾处理中心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面积100㎡的分拣中心内,共设有玻璃类、金属类、纸张类、塑料类四个收集区,同时还建有一座有害垃圾暂存库,用于存放各生活小区收集来的有害垃圾。工人们正忙着用变频输送分拣和60吨液压打包机,对可回收物进行二次分拣和压缩打包,再送到回收企业进行再加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准的一个重要体现。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有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可循环利用,必将明显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全民生活质量,营造青山绿水蓝天的良好生态。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镇江全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000吨,居民们开始并没有垃圾分类意识,要想在全市城乡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并非易事。面对“分不分”的争论,市委市政府决策者的思想高度统一:垃圾分类是利及环境治理和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从制度严起,从现在抓起,从每家每户做起。
从2017年开始,镇江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参考试点城市的先进经验,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的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建立起市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垃圾分类标准制定上,该局牵头编制了《镇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制定了《镇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标准(试行)》等5个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每年根据国家、省新要求、新任务,印发《镇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要点》,已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在法治保障上,去年5月,《镇江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正式发布,《目录》共列举100多种物品,对各类垃圾进行了细分,涵盖大部分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便于市民直观掌握,用以指导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车站广场及居民正确分类投放。今年8月,由市城管局组织编制的《镇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经市司法局审核后面向全市公开征求意见,正式明确“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法,拟于今年年底前以政府规章形式颁布实施。在组织领导上,该市建立了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各市、区政府和31个市级部门,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在管理创新上,开发完成“镇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实时反映各地工作进展与成效,为全市推进垃圾分类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当初“分不分”的争论到如今“怎样分”的探索,彰显着市委市政府的决心,考验着全市城管系统的担当。
完善终端设施 从“垃圾围城”到“日产日清”的蜕变之路
2019年12月28日,位于丹阳市丹北镇的光大环保能源(丹阳)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正式点火生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缓解了全市垃圾处理难题。截至当年2月底,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除处理日常生活垃圾外,丹徒区和扬中市共13203吨的积存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完毕,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困扰。
在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治的厂区环境,毫无异味的全封闭操作车间。
参观过程中,公司相关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垃圾从入厂进仓到焚烧发电的各道主要工序,详细介绍了垃圾吊控制台、垃圾仓温度和负压显示器、智慧化工作台等设备和系统,对项目现场的智慧化管控、垃圾定位编码与分区管理、仓内温度与实时画面监控、烟气排放指标等逐一做了说明,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该公司的“四个经得起”——经得起看(花园式环境)、经得起闻(没有异味)、经得起听(没有噪音)、经得起测(严格检测达标排放)。
在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镇江有机质协同处理中心,每天,全市有260余吨餐厨垃圾、废油脂和生活污泥通过特制专用运输车运送到这里,采用“餐厨源头预处理+三相提油+污泥热水解+污泥、餐厨废弃物协同厌氧消化+沼渣深度脱水太阳能干化+沼气净化提纯制天然气”工艺,经过机器粉碎、脱水、灭菌、分离发酵、油水分离、污水处理、气体处理等多个环节,利用微生物原理将有机废弃物分解,最终成为毛油、绿色有机肥和直接并入市政燃气管网的天然气,形成完整的有机质循环链,整个过程达到几乎零排放,既实现城市有机废物绿色、循环、低碳的目标,同时又从源头上解决了泔水猪、地沟油回流餐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据悉,该公司可年产约1600吨毛油、5800吨有机肥、290万立方米沼气。
推行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建设是关键。从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来看,末端处理设施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硬件核心,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源头分类方式,影响着分类效果。据了解,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努力,该市已建立起从收运前端到处理终端的全链条体系。在前端,认真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在部分条件成熟区域推行“撤桶并点”,实施“居民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收运”试点。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居民小区1085个,占全市居民小区总数的99%;建成“四分类”小区115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310个。在中端,按照“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收运机制,共购置、更新分类运输车1292辆。在末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终端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有镇江光大、丹阳光大和句容绿色动力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3150吨,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目前,全市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能力530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日处置能力4800吨。随着镇江市餐厨二期、句容市餐厨处置项目的陆续竣工,全市餐厨收运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在覆盖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基础上,将逐步延伸至街巷小餐饮店。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易腐垃圾处置设施,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乡镇19个,其中省级7个,32个乡镇实施垃圾分类设施覆盖,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8%。
强化宣传引导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涅磐之旅
9月2日,市城管局联合该市京口区金凤凰艺术团走进丹徒区宜城街道姚庄社区“周周乐”晚会现场,开展“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主题文艺宣传活动,通过舞台情景剧、朗诵、宣读倡议书、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页等多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填埋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增强垃圾分类的自觉。”活动现场,金凤凰艺术团团长胡红娣这样说道。
实行垃圾分类后,不同类型的垃圾要进行不同的处置,但是在垃圾分类方面每个人的认知又不一样。有的居民觉得垃圾分类太过麻烦,有的居民不知道怎么分,有的居民可能甚至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垃圾分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毕之功于一役,坚持从制度着手、从娃娃抓起、靠宣传引导,久久为功、长抓不懈。”市城管局李泉怡副局长介绍道。
为此,市城管局联合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三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几年来,先后牵头各辖市、区城管部门,利用“城管开放日”、科普宣传周、结对共建等契机,广泛组织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发放分类指南手册50余万份,面对面实地宣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与市新闻单位合作开设垃圾分类专栏、专题,制作垃圾分类公益广告10余部,拍摄垃圾分类宣传微电影《转变》,依托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网络传媒等,立体化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宣传;在市区20辆公交车制作车身广告,让垃圾分类宣传成为流动风景线,教育引导单位、居民主动分类、自觉投放。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扎实开展,市城管局结合市委“党旗‘镇’红,一线建功”工程,以培树“美丽镇江·‘镇’美管家”总品牌为抓手,探索成立全市城管系统行业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居民自治、社区协调、物业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以形成全行业齐抓共管、精管善治的强大合力,带动全社会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8月暑期,来自江苏省镇江中学和镇江外国语学校的40名中学生,冒着高温走进润州区云台山垃圾中转站,参加由市城管局、市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一分钟公益团队共同开展的“七彩假日——了解垃圾分类”公益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全国劳模、润州区环卫所清粪队队长徐深海和环卫所副书记施澎等人的细致讲解,同学们纷纷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带动家人和亲友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共同建设美丽镇江。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到可观可感的“盆景”到蔚成森林的“风景”,垃圾分类势必要经历一个任重道远的漫长养成过程。“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市城管系统行业的作用,联合教育等部门,实施‘小手拉大手’工程,推动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进作业,依靠孩子自觉影响大人意识,真正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共同心声和行动自觉,让垃圾分类成为全市居民践行环保理念、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推动美丽镇江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镇江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海平满怀信心由衷说道。
(广告免责声明:本页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